您好,欢迎来到应急服务网-应急行业门户网站!
突发事件研究室
“7·1”鄂州市地质塌陷灾害
发布时间:2020-12-21 14:27:0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突发事件研究室

 

一、事件属性

事件时间

2011年7月1日17时

事件发生地点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泽林镇泽林村

事件类别

自然灾害

二级类别

地质塌陷事件

事件级别

重大事件

事件危害程度

严重威胁到周边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并给武九铁路造成重大安全隐患。

涉及部门

铁路局,国土资源厅、应急、武警、公安

二、事件概述

  2011年7月1日17时,鄂州市鄂城区泽林镇泽林村4组(武九铁路84KM+400M处)发生地质塌陷,严重威胁到周边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并给武九铁路造成重大安全隐患。鄂州市委、市政府在地质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通过社会信息网络及时采集反馈信息,主要领导亲赴现场靠前协调指挥,相关部门快速联动协作,在第一时间转移安置村民,科学制定应急处置措施,成功化解了一起危及铁路安全的重大隐患,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塌陷坑坑口呈椭圆形,长轴约22米,短轴约15米,可见深度约10米,塌陷未造成人员伤亡。塌陷坑距武九铁路线护栏2米,距其路基5.5米,距运行铁轨7.7米,紧靠居民住宅,对武九铁路线和附近居民安全形成严重威胁。由于塌陷灾害的影响,武九铁路线沿线车次必须采取减速慢行等防范措施,导致该线多数车次晚点,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无法估算。如果不及时处置,塌陷进一步扩大,更将直接损坏五九铁路线,造成五九铁路线全面瘫痪,经济社会影响巨大。

  塌陷发生后,市、区、镇三级政府有关负责人会同武汉铁路局,在省国土资源厅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全力开展应急处置工作。7月3日下午,塌陷坑的回填施工基本完成,共动用劳力200余人,运输车10余台,累计回填土方约3600立方米,7月6日,现场处置工作结束。由于处置工作迅速、稳妥,此次地质塌陷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

三、处置经过

  (一)快速反应,及时核实上报信息。18时2分,市政府应急办接到市民报告。值班人员立即联系事发地鄂城区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对事件情况进行核实。18时16分,市政府应急办通过市政府应急短信快报平台,将信息发至市委书记、市长、相关市领导和鄂城区、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并联系市应急救援支队、武警鄂州支队、市公安局等相关部门派遣应急救援力量迅速赶赴灾害现场参与处置工作。

  (二)领导重视,现场组织指挥协调。接到报告后,市委书记范锐平、市长韩进、常务副市长刘立勇、市政法委书记李义龙、市委秘书长熊明新、副市长陈邦利、市政府秘书长陈少杰带领市公安局、国土资源局、应急救援支队、支铁办等部门和鄂城区负责人于18时30分前赶赴事发现场,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应急处置工作。会后,市政府迅速成立地质灾害治理指挥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立勇任组长,副市长陈邦利,市政府副秘书长尹章胜,相关单位和部门的负责人以及鄂城区、泽林镇有关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指挥部下设警戒、巡查、现场监测三个小组,并直接指挥市、区、镇三级应急救援队伍。

  (三)以人为本,迅速转移安置群众。由于塌陷坑距离村民居住区较近,该村4组全部村民的房屋安全均受到影响。区、镇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后立即开展群众疏散工作,通过采取临时租房、投亲靠友等方式,将受影响的72户共278名居民于7月1日22时前全部转移。

  (四)科学应对,积极开展处置工作。一是加强现场管控和安全监测。现场警戒组在塌陷坑周围拉起警戒线,在附近的道路上树立警示牌,设置路障,对所有居住人员已转移的民房由指挥部统一上锁;巡查组、监测组在塌陷现场设置值班哨棚,实行三班两倒,对警戒区实行24小时值班巡查,加强监测监管,严防行人和车辆进出,严格进行封闭管理。二是及时组织专家鉴定灾情成因。由市国土局资源聘请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黄石站专家对塌陷坑附近地质情况进行实地勘探,督促相关专家迅速拿出公正公平、客观实在的权威报告,为下一步制订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三是科学开展回填工作。7月1日晚,《鄂州市鄂城区泽林镇泽林村4组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应急治理方案》编制完成,经省、市国土专家和武汉铁路局有关专家会商,就治理方案达成一致后,由鄂城区、市公安局、武汉铁路局负责人和省地质环境总站黄石站、武汉铁路局有关专家成立回填施工现场分指挥部,聘请建筑施工队伍,负责运输回填石料和组织回填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由专家统筹指挥有关人员严格按照安全规范施工;由市应急救援支队负责做好应急救援准备,现场待命,保障施工安全;市武警支队负责维护现场施工秩序,保障顺利施工。截至7月3日17时30分,塌陷坑的回填施工基本完成,累计回填土方约3600立方米,其中片石约1500立方米,碎石约1600立方米,粘土约500立方米。

  (五)引导舆论,及时向公众通报情况。塌陷发生后,一些网站、网络论坛出现“鄂州泽林镇泽林街出大事了”等帖子,介绍地质塌陷有关情况,但是许多情况与事实不符,有的对塌陷坑的描述十分夸张,有的说塌陷坑对铁路已经造成损坏等,当地群众一度非常担忧。7月1日21时35分,市政府通过鄂州新闻网、市政府门户网站等主流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有关情况,同时向其他媒体通报,协调宣传单位和新闻媒体客观实在地报道塌陷有关情况和鄂州市的应急处置工作,澄清了事实,稳定了群众的情绪。

四、成功经验

  (一)反应快速,赢得先机。17时,地质塌陷灾害发生。18时2分,市政府应急办接到市民报告情况。18时30分,市委书记范锐平、市长韩进带领相关市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赶赴事发现场,召开紧急会议布置应急处置工作。22时受影响的72户共278名居民全部疏散完毕。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靠前指挥,正确决策,果断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的伤亡和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快速反应必须建立在畅通信息报送渠道上。2011年5月,为进一步拓宽和畅通突发事件信息来源渠道,市政府应急办制定和下发了《关于鼓励社会公众报送突发事件信息的通知》,率先探索建立了社会公众报送突发事件信息奖励制度。《通知》明确了社会公众报送突发事件信息奖励办法:社会公众在规定时限内(一般、较大突发事件2小时,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1小时),以电话或书面方式向市政府应急办报送市域内发生的突发事件信息,经核查属实后,由市政府应急办对首个信息报送人给予200元现金奖励。此次塌陷发生后,由于事发地较为偏僻,现场人员稀少,区、镇政府均未能在第一时间获悉突发事件信息。市政府应急办了解信息来自于市民的报告,正是市民积极报告为应急处置工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二)协调联动,协作有力。灾害发生后,市、区、镇分别启动各自应急预案,迅速成立了由市、区、镇政府负责人共同组成的现场指挥部,明确划分各自任务:区、镇、村三级负责组织受威胁群众疏散转移,安排其生活,并具体负责塌陷回填工作;市公安部门负责设置警戒区,对附近交通进行管制,防止群众进入塌陷区域;市国土部门负责开展现场监测,并联系省国土专家到现场指导应急处置工作;市应急救援支队在现场待命,准备随时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市政府新闻办及时发布新闻通报,引导舆论报道处置工作。各相关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有效增强了应急处置的效果。

  由于此次塌陷发生在铁路附近,对铁路运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处置工作离不开铁路部门的协助。灾害发生后,我市在上报省政府应急办、国土资源厅的同时,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武汉铁路局,并与武汉铁路局负责人共同组建应急指挥部,协调塌陷处置工作。

  (三)未雨绸缪,常抓不懈。鄂州辖区内大理岩分布广泛,岩溶发育,地质条件复杂,地下开采矿产众多,是省内容易发生岩溶地面塌陷和采空地面沉陷的地区,特别是近年来,受极端天气、矿山开发、工程建设等因素影响,全市地质灾害呈频发态势,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较大威胁。对此,鄂州市始终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做到未雨绸缪,常抓不懈。一是每年编制全市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在防治方案中明确了全年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区域,重要地质灾害监测点和监测工作责任单位;二是每年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对全市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投入人力物力进行拉网式排查,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三是监测值班实现日常化。在全市各重点监测点由基层矿管站、国土资源所人员长期坚持每日24小时值班制度;四是开展群测群防。开展地质灾害防灾知识宣传活动,并向地质灾害点居民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受灾避险明白卡;五是积极进行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灾害发生后,立即聘请专家对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开展应急调查,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进行组织协调和指导;六是开展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城乡各类建设用地预先开展相关评估,确定用地的适宜性,保证用地的地质安全。

  (四)领导重视,保障有力。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强相关地质灾害防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当地质灾害发生时,市委、市政府领导总是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亲自部署抢险救灾。2007年,鄂州市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指挥长,分管副秘书长、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任副指挥长,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直接指挥全市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各区、开发区、街办也成立了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机构,共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地质灾害应对指挥体系。

  由于各级各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各级各相关部门高度配合,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时时刻刻抓在手上,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位于全省先进行列,近年来各类地质灾害均得到妥善处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五、思考与启示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有效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是政府应急处置的首要任务。“以人为本”的原则还要求应急管理工作必须防重于治,只有尽可能将突发事件在萌芽状态处置,才能尽可能降低公众的生命财产损失。

  (二)坚持防治常态化是有效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基础。地质灾害突发性强、危害深、影响范围大,一旦发生,各项应对工作纷繁复杂。因此,只有做好常态化的防治工作,才能保证灾害发生后,应急处置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三)把握“第一时间”是有效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关键。“快”是对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第一要求,只有把握灾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才能尽可能减小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把握“第一时间”就要建立畅通的信息报送渠道。灾害发生后,如果不能及时掌握事件信息,各项处置工作根本无从谈起。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

  (四)坚持科学处置是有效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保证。地质灾害往往原因复杂、影响面广,对它的处置涉及到多个行业、多个学科、多个领域的知识、技术、经验和方法。作为负责指挥处置此类突发事件的主管领导,即使知识面再宽、经验再丰富,也不可能做到样样精通。地质灾害处置工作只有遵循科学理论,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应急救援力量的作用,才能保证处置工作高效稳妥。